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,将使课堂电化教学发生新的变革,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价值和审美价值。于是,有条件的学校,都积极购置设备,建设网络,装修教室,培训人员,制作课件……一个多媒体课堂电化教学的热潮悄然兴起。
上半年,我到一所大学的电教中心参观,在一个阶梯教室里,听了一堂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的电化教学课。悬吊式高亮度大屏幕投影器,将一个彩色图形清晰地投射到教室前面的大屏幕投影器,将一个彩色图形清晰地投射到教室前面的大屏幕上。屏幕很亮,教室的光线较暗。我坐在教室后排最高处,和学生们一样,目光专注地盯着大屏幕,听着老师讲解的声音。一切正常地进行着。不一会儿,伴着老师的讲解,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形。大概是新奇和陌生的缘故罢,学生们似乎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,便不由自主地把求援的目光投向老师。而老师为了能看清计算机监视器屏幕上的图象,把自己和他的计算机安置在教室讲台左侧的一个很暗的角落里。我和学生们都无法看清楚他的面容和表情。结果,屏幕上那复杂的图象无情地闪过去了,给教室里留下的,只是瞬间的惊奇和低声的叹息……
教育史上发生过多次革命,教学媒体不断更新,但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,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两条对流线———知识线和情感线,却始终存在,并只有加强而从无削弱过。诚然,在这两条对流线中,知识线是主线,而情感线是外围线,不是学生的注意中心,但是,它可以强化学生对主线的关注,而且从外围线得来的情感和美的知觉信息,往往成为学生长期记忆的基础。正是知识线和这条情感线,相互交织、相互制约,相互加强、高度协调,有节奏地、合乎规律地启动着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心理机制,才使学生在知识流和情感流的汇流中,获得最佳学习效果。可是,我听的这堂课,尽管教学媒体是最先进的,但流动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那条情感线却被削弱了。这种缺乏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,其教学效果还能够理想得了吗!
何以造成这样的局面?据我看,多半是认识上的片面性所致。这种片面性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:重“死教学媒体”,轻“活教学媒体”。当前,这种片面认识,在教学领导身上,主要表现为过高地估计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器材、设备的作用,而忽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老师的作用。例如,只顾大批购买多媒体计算机,修建多媒体教学室,而忽视对老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培训。即使培训,也只是粗放式的操作技术练习,而不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、教学应用理论、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下功夫,提高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和水平。在老师身上,则直接表现为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作用,而忽视自身教学能动性的发挥。总而言之,都是处理不好“死媒体”和“活媒体”的关系。
现在和过去的实践反复证明,电化教学的进步与发展,决不能仅仅依赖于一、两个新式媒体的出现。它们再新,也是“死”的,要使其富于生机,在电化教学中“活”起来,绝对离不开人———这个“活媒体”的作用。如果多媒体计算机能够为优化教学过程、提高教学质量立下功勋,那么,奖章也应该挂在“活媒体”———教师的胸前。
当然,谁也不否认,多媒体技术,凭着它自身具有的集成化、网络化、交互性和多功能等优势,在教学领域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,很有可能把课堂电化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。但是,这一前景,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挥“活媒体”在现代教学思想、教学理论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设计、课件制作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能动作用之上,建立在“活媒体”与多媒体计算机共同协作并与其它“死媒体”优化组合的基础之上,才能够实现。